在日前舉行的全球最大規(guī)模乳腺癌會議——2024年圣安東尼奧乳腺癌會議上,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(yī)院邵志敏教授團隊發(fā)布的一項改變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治療模式的臨床III期關鍵研究成果,成為大會關注熱點。這項研究在常規(guī)蒽環(huán)、紫杉、鉑類、環(huán)磷酰胺化療基礎上,聯用中國原創(chuàng)免疫治療新藥卡瑞利珠單抗(一種PD-1單克隆抗體),將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治療的病理學完全緩解率提高12.1%(從44.7%到56.8%),顯著優(yōu)于當前常用的化療方案。
國際四大醫(yī)學期刊之一《美國醫(yī)學會雜志》(JAMA,影響因子63.1)同期發(fā)表了這項重磅研究。這也是JAMA創(chuàng)刊141年以來首次發(fā)表基于中國人群的乳腺癌原創(chuàng)新藥研究,為三陰性乳腺癌的新輔助免疫治療“中國方案”提供有力證據。
最“毒”乳腺癌治療瓶頸,新輔助治療方案亟待提升療效
三陰性乳腺癌約占所有新發(fā)乳腺癌的10%-20%,該疾病復發(fā)風險高,侵襲性強。相較于其他亞型乳腺癌,三陰性乳腺癌的幾個關鍵治療靶點:雌激素受體、孕激素受體、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均為陰性,因此對內分泌治療和HER2靶向治療通常無效,其全身治療主要依靠化療,療效相對于其他類型的乳腺癌更差,故而常被稱為最“毒”乳腺癌。
對于早期或局部晚期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,在進行手術前一般會采用新輔助化療以縮小腫瘤,若達到病理學完全緩解,則能夠明顯改善治療效果。目前,三陰性乳腺癌的標準新輔助治療方案是紫杉、蒽環(huán)、環(huán)磷酰胺為基礎的化療。
雖然標準治療方案已取得一定療效,但臨床上仍然在探索進一步優(yōu)化治療方案的策略。近年來,為提高新輔助治療的病理完全緩解率,研究者嘗試將免疫治療納入標準化療方案。例如,IMpassion-031、KEYNOTE-522等系列大型III期臨床研究證實,在傳統化療的基礎上加用免疫治療(PD-1或PD-L1單克隆抗體),能夠明顯提高患者新輔助化療的病理完全緩解率,并且延長生存。
“目前已有的大型研究主要基于西方人群,并且較少納入淋巴結轉移較多的患者”,腫瘤醫(yī)院大外科主任兼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介紹,“卡瑞利珠單抗是國內原創(chuàng)研發(fā)的一種高效PD-1免疫檢查點抑制劑,在晚期或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中的療效已得到充分驗證。我們考慮將卡瑞利珠單抗與三陰性乳腺癌的新輔助化療方案聯合,探索提升患者療效的機會。”
為了進一步探索卡瑞利珠單抗是否能增強中國人群,尤其是淋巴結轉移較多的高危三陰性乳腺癌的新輔助化療療效,邵志敏教授作為首席研究者,領銜國內共40家臨床中心,開展了一項名為“CamRelief”的臨床研究。
完全緩解率提升12.1%,三陰性乳腺癌新輔助免疫治療有了“中國方案”
根據研究設計,“CamRelief”研究共納入441例早期或局部晚期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,在手術前接受新輔助卡瑞利珠單抗或安慰劑聯合化療,并且手術后繼續(xù)接受卡瑞利珠單抗或安慰劑治療最多一年。
研究顯示,經過中位14.4個月的隨訪,在標準化療方案上加用卡瑞利珠單抗的患者,其病理學完全緩解率為56.8%,顯著優(yōu)于對照組的44.7%,絕對獲益高達12.1%,達到預設的統計學檢驗標準。
亞組分析表明,無論患者年齡、體力狀態(tài)、淋巴結狀態(tài)、臨床分期、PD-L1評分,卡瑞利珠單抗化療組的治療有效率均高于安慰劑化療組。并且,加用卡瑞利珠單抗的安全性可控,并未觀察到不同于既往報告的難以控制的不良反應。
值得注意的是,該研究入組患者均為中國人群,并且淋巴結陽性患者占70.5%,III期患者比例占35.8%,遠高于既往的大型研究研究(IMpassion031研究為21.2%,KEYNOTE-522研究為24.9%),對此類臨床高危人群具有重要意義。
“這是一項令人振奮的研究成果,在傳統化療的基礎上加用卡瑞利珠單抗,將患者新輔助治療的有效率提升超過了10%,并且在各個亞組中均觀察到獲益!”邵志敏教授說,“在顯著提升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新輔助療效的同時,該治療方案安全性可控,有望真正改變新輔助治療的臨床實踐。”
醫(yī)企融合發(fā)展孕育新成果,為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書寫“新答卷”
據了解,“CamRelief”研究是繼2024年1月FUTUER-SUPER(發(fā)表于《柳葉刀-腫瘤學分冊》)、2024年10月BCTOP-A-01(發(fā)表于《英國醫(yī)學雜志》)后,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(yī)院乳腺外科團隊產醫(yī)融合發(fā)展的又一項標志性成果。
早在10年前,邵志敏教授領銜團隊便開始致力于破解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難題,建立全球最大的三陰性乳腺癌多組學隊列、繪制出全球最大的三陰性乳腺癌基因圖譜,并開拓性地提出“基于分子分型的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策略”,將這種最“毒”乳腺癌的療效提升3倍,產出多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和重要科研成果專利轉化。
“多年來的研究積累,讓類似CamRelief’研究的重磅成果不斷涌現。最終使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治療更加有效。此次重要成果的誕生,離不開醫(yī)藥企業(yè)和全國40家臨床中心的大力支持,為后續(xù)的醫(yī)企融合研究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范例。”邵志敏教授介紹,“今年,腫瘤醫(yī)院牽頭成立了乳腺癌精準治療協作組(BCTOP),旨在協作開展多中心乳腺癌精準治療的臨床研究,搭建中國特色乳腺癌轉化研究平臺,期待以更多中國原創(chuàng)方案造福全球廣大乳腺癌患者?!?/span>